班超投笔从戎_中国历史故事
ok小说网 > 中国历史故事 > 班超投笔从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班超投笔从戎

  自汉武帝时期以来,中原与西域诸国间的交流互动络绎不绝,尤其在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之后,双方关系更为紧密,西域各国的安宁得到了有效保障。然而,当王莽篡权掌政后,他取消了西域各国的王号,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急剧恶化。王莽派出的西域都护人选不幸遭到西域民众的反抗并遇害,自此以后,原本畅通无阻的丝绸之路出现了断层,西域各国与中原不再有正式的官方联系。

 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,匈奴瞅准时机,对失去中原庇护的西域各国展开了猛烈攻势,逐步蚕食疆域,增强了自身实力。在中原一侧,光武帝刘秀正在全力以赴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,无暇顾及遥远的西域。公元38年,莎车与鄯善两国派遣使臣前往洛阳,向光武帝进贡,并恳求汉朝出兵协助抵御外侮。然而此时刘秀正处在统一国内的关键阶段,无法分身兼顾西域事务,莎车与鄯善使臣只得带着失望返回故土。四年之后,即公元45年,西域十六国的国王们试图加强与汉朝的联系,纷纷将自己的王子送到洛阳陪伴在光武帝身边,期待汉朝能够出兵保护西域,但刘秀仍因种种原因未能满足他们的请求。于是,西域各国为了自保,彼此间爆发了连绵不断的冲突,匈奴趁乱加大干预力度,最终掌控了整个西域地区,并借此不断侵扰河西走廊的各个郡县,使得边疆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。

  直到公元73年,光武帝刘秀终于意识到匈奴问题的严重性,下令由奉车都尉窦固领兵征讨匈奴。此时的班超,尽管早年在洛阳仅为一介抄书吏,忍受着微薄收入和单调生活的煎熬,但他始终胸怀壮志,曾掷笔长叹:“大丈夫本当志在四方,岂能困于斗室之中?”虽然彼时他的豪言壮语被许多人嗤笑为异想天开,但班超矢志不渝,怀揣着驰骋沙场的梦想。这次出征,成为班超实现抱负、弃文从武的第一步转折点。

  在窦固的军队中,班超凭借其出色的军事天赋崭露头角,他率部经过今新疆哈密的伊吾地区,挺进至巴里昆湖(古称蒲类海),在那里与敌军激战一场,不仅重创敌军,还成功捕获不少俘虏。窦固深感班超的军事才华,因此委派他与从事官郭恂一道,带领一支精干的小部队出使西域。

  班超一行首站抵达鄯善国(位于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部),对鄯善王表达了汉朝的关怀,并赠送了丰厚礼品。鄯善王起初对汉使团礼遇有加,然而不久后却态度陡变,显得颇为冷淡。班超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,认定此事与匈奴脱不开关系。他果断采取行动,扣押了负责照顾他们的鄯善侍从,并佯装已知悉匈奴使者到达的消息,逼问匈奴使者的住所。侍从在班超的压力下,不得不透露了匈奴使者的藏身之处。

  一日深夜,班超集合全体士兵饮酒进食,席间,他情绪激昂地对众将士说:“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西域,无非是为了建功立业,光耀门楣。当前,匈奴使者已潜伏鄯善多日,鄯善王显然有意将我们作为礼物送给匈奴以示亲附,落入匈奴之手无疑凶多吉少。诸位有何良策应对?”众人听罢,异口同声表示愿遵从班超的决断。班超见状,引用古人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的典故,提议趁夜发动突袭,采用火攻策略,一举消灭匈奴使者,迫使鄯善王重新审视汉朝的实力与决心,从而不敢轻举妄动,确保汉使团安全的同时,也为重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。这一计策最终得以实施,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,班超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西域征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k120.net。ok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ok120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