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五零回 阅卷繁忙 先成一房_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
ok小说网 > 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 > 第三五零回 阅卷繁忙 先成一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五零回 阅卷繁忙 先成一房

  夜幕之下,考棚之中的举子或是挑灯奋战,埋头疾书;或者和衣而卧,和衣而卧;更有会试压力过大,一时精神失常,被监考官带着巡查兵丁即刻叉出者,以致坊间传言开考之前用红黑二色旗祭之礼,呼喊有冤者报冤,有仇者报仇,倘若临场举子在外面做下亏心害人之事,必有索命之鬼魂到试场索命。

  虽然传言颇多,但夏朝会试在历朝历代之中确实更考验举子的意志,全因夏朝摒弃了先代的三场制,即会试共考三场,每场各三,中间可以出衙回家沐浴更衣的形式,改为三三夜的一场制。

  这样一来节省了人力物力,对神京附近的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,对某些举子而言却就不那么美好了。

  同样不美好的,还有会试的阅卷官们。

  此刻,礼部大院深处,十八房的阅卷官却热火朝地埋头批阅着考卷,他们一个个表情凝重,分秒必争又一丝不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细读着考生们的卷子。每一位阅卷官肩膀上的责任都极其重大,握在他们手中之笔,不但干系着每一位考生的去留,也关系着阅卷官们的前程。

  面对数量极多的考卷,阅卷官们也是有章法的,考卷通常都会被粗略地过一遍,把那些个犯庙号,不懂避讳,还有试图在考卷之中自报姓名门第的给挑出来,直接黜落。

  之后再稍稍细读,初步评判之余还要审核其中是否有离经叛道,大违人伦的言辞,这种考生是要从重处罚的,不但功名要削掉,连带着在乡试里录取他的考官还有联名的保人都得吃瓜落。这可是礼部试,有一些地方上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错误,到了这里可是绝对不能出现的问题。

  多亏了这里礼部,面对如此繁杂的阅卷工作,朝廷也有对策。

  礼部有四司,仪制、祠祭、主客、精膳,掌下礼仪、祭祀、宴飨、贡举之政令,部中有着不少负责抄写工作的文职,这些人对国家的礼仪、典制乃至庙号等等都是再熟悉不过的,由这些人负责誊写会试考生的卷子作为第一道把关之人,是再合适不过了。而将避讳有误的考卷标出,也切切实实地减轻了阅卷官的压力。

  另外,阅卷官们一般都会凑上一笔润笔银子分派给誊写考卷的文书们,对于礼部这些无品无级的文书而言,这笔银子可是足够他们两三个月的俸禄,最重要的是,这份银子即刻就发,不会拖欠也不会折换成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
  很显然,这是双赢的局面。

  但尽管有文书们辅助,阅卷官们依旧秉烛通宵地批阅着卷子,不敢有分毫的耽搁。

  十八房外另有一间屋子,里面同样的灯火通明,书案上摆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汤,旁边的火炉上架着一个铜壶,屋里到处是红枣的香气,还带着一股人参的味道。

  红枣茶不仅能驱寒,还可补脾胃,不但是考生们的最爱,也是阅卷官们提神醒脑之物。

  一名穿着绯红官服的中年官员端坐正中,蹙额读着面前的卷子。

  作为淳治帝亲点的主考官,王鼎十分珍惜这次的机会,废寝忘食地阅着卷子。

  在一众来往的官员眼里,这真是一件怪事。

  按道理主考官只需要居中调度协调各房考官,并且在考官们对考生名次产生争议的时候一锤定音便可,无需像眼前那样亲自批阅卷子。

  但王鼎却不这么认为。

  虽已经身居九卿之列,但他骨子里还是有着一股执拗,认为儒者当以下国家为己任,科举取士乃是为国选取贤能,必须慎之又慎,所以对于其余各房黜落的考卷,本着责任他都想再看一次。

  当然他也不是老好人,如果考卷是因为没有缺笔避讳等等硬伤被直接落卷的,也是不会看的,他只看那些因为文理不通而被考官黜落的卷子,不过光是这样,工作量也足够大了,让年富力强的他也不得不命仆人添上一碗参汤来提神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ok120.net。ok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ok120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